如何增进老年人福祉?全国政协委员李景虹建议加强老年教育投入保障|两会声音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悦 徐芸茜 北京报道
面对老龄群体不断扩大,如何增进老年人福祉?入保加强老年教育投入保障值得关注。
《华夏时报》记者从全国政协委员李景虹处了解到,何增虹建会声我国老年教育依然面临诸多问题,进老包括资源供给不足、年人年教教学模式单一、福祉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全国强老
为此,政协障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李景虹带来的多份提案中,便包括了关于《加强老年教育投入保障,助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提案。在提案中,李景虹建议积极增加老年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强老年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快开设老年教育师范专业。
老年教育面临诸多问题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67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8.43%,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3亿。
李景虹指出,未来10年,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口将步入退休行列,这部分群体具有追求高品质文化生活的诉求,他们接受老年教育、参与社会服务的愿望比较强烈。
自2021年,我国将老年教育工作纳入终身教育体系。近年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但在李景虹看来,我国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公办老年大学数量不足,按适龄人口来计算,老年大学的覆盖率不足5%,部分热门课程“一座难求”。民办老年教育机构收费较高,受众群体小,经营不容乐观。而在广大农村,老年大学数量则更为不足。
不仅如此,当前老年教育教学模式单一。老年教育应以兴趣、使用、提升自身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目前我国老年教育的理念和管理较为保守,老年教育相关研究的人员不足、师资质量不高,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性,课程内容创新性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于老年人的吸引力,无法满足老年人对于学习的多样化需求,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除此之外,政策体系不够完善。老年教育具有需求量大、学员管理不易、学习目的功利性不强等特点。由于其产业起步较晚,重视不到位,因此缺乏完整的政策体系,也没有固定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流动性大,专业性不强,也导致部分地区老年教育活动易中断,不能持续进行。这样既不利于管理,又对教育成果带来消极影响,进而影响教育经费的投入,致使老年教育发展进一步受限。
加强老年教育投入保障
为了助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老年教育投入保障,李景虹建议,积极增加老年教育的财政投入。
2022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推进老龄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提到,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旗)至少有1所老年大学。根据2022年10月《成人教育》的《我国老年大学空间分布的省际差异与相关性分析》一文显示,江苏、山东、四川、上海均有超过300所老年大学,除四川外其余省市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在平均数以下的省份共计19个,西藏、宁夏、海南、青海的老年大学数量不足20所。
李景虹提出,地方财政加大对老年教育投入力度,特别需要根据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程度,提前布局老年大学数量。
与此同时,加强老年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李景虹指出,老年教育是比较灵活的教育类型,全职师资队伍较少,应拓宽师资来源渠道,鼓励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到老年大学任教或从事志愿服务。允许并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的在职教师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老年大学兼职、任教,并取得合理报酬。
此外,李景虹认为,应尽快开设老年教育师范专业。伴随身体机能下降,老年人易出现心理安全感下降、适应能力减弱、出现失落感、自卑感、孤独感和空虚感等。老年大学的教师,需根据老年人心理特点,探索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尚没有老年教育专业。”因此,李景虹建议,鼓励综合类高校、师范类院校、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加快培养老年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人才,鼓励老年教育机构的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在职进修老年教育专业课程,攻读相关专业学位。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责任编辑: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