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一幕!全盲“女飞人”刘翠青夺金后,与她的两双“眼睛”深情相拥|聚焦杭州亚残运会
徐冬林(左一)、刘翠青(中间)、翠青陈圣明(右一)在杭州亚残运会采访通道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杭州摄影报道
“哥哥!后的杭州”
10月24日上午,杭州黄龙体育中心体育场。刚刚在亚残运会田径女子100米T11决赛中夺得金牌并刷新亚残运会纪录的中国选手刘翠青(视障)和领跑员陈圣明正在混合采访区里接受媒体记者采访,“翠青,今天有一个熟悉的朋友来看你。”一位记者说道。顺着大家的目光,陈圣明发现了刘翠青的前任领跑员,曾经与她搭档9年之久、2021年因伤退役的徐冬林。他大喊一声,拉着刘翠青走上前去,三个人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华夏时报》记者在现场见证了这动人的一幕。盲人田径比赛的跑道只有1、3、5、7四个赛道,那是因为每一名盲人田径运动员都与其的“眼睛”——领跑员用一条10厘米的引跑绳紧紧相牵。尽管计算的只是运动员的成绩,但发令枪一响,两个人共同在赛场上奔跑,他们的步伐、呼吸息息相关,命运荣辱与共。
徐冬林和刘翠青,曾是中国盲人运动史上配合最久的一对搭档,为祖国争得了57枚奖牌、45枚金牌,被传为一段佳话。而今,陈圣明又成为她的新“眼睛”,正带领她走向新的高峰。
从对手到搭档
直到现在,已经退役一年多的徐冬林仍然保留着很多长期陪伴视障群体留下的习惯。比如,下楼梯的时候潜意识里还会减速,因为以前在刘翠青身边时,他会告诉她“放慢脚步减速一下”,她就知道前面是台阶了。又比如,走出采访通道之后,他看到刘翠青的书包拉链开着,会提醒陈圣明“她书包开了,你给她把拉链拉上”。
徐冬林在看台上加油助威 刘诗萌/摄
这次来到杭州观看刘翠青的比赛,对徐冬林来说也有特殊的意义。12年前,2011年10月举行的杭州残运会,是他们两个人的第一次相遇。当时,因伤从田径队退役的徐冬林第一次带着另一名盲人运动员代表江西队参赛,而刘翠青是他的对手之一。那时,刘翠青出色的身高、运动条件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在那次比赛中,徐冬林带的运动员拿到了金牌,而刘翠青并未取得成绩。
时间辗转到2013年,中国残疾人田径队教练胡正观召集了新一届的国家队,他们两个人同时入选。由于身高、跑步姿势等条件合适,他们被组合在一起,成绩突飞猛进,从13秒到12秒再到11秒,斩获了世锦赛、奥运会等多个世界大赛的金牌。2016年,刘翠青获得了劳伦斯世界体育奖的年度最佳残疾人运动员奖提名。
“没想到,我们从对手变成了搭档。”徐冬林感叹。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因为他们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是在杭州,12年一个轮回,所以他之前总是想着要来杭州参加亚残运会比赛,圆一个“圆满”的梦。
然而,2021年,东京残奥会前,徐冬林膝盖出现了严重的伤病,手术之后的他面临两个选择:参加残奥会,拿到金牌,之后大概率他的职业生涯就会停步,无法再陪伴刘翠青比赛;退出比赛,好好养伤,过段时间恢复后也许就可以重回赛场。
最终他选择了前者。在东京,刘翠青夺得了女子200米、400米T11级比赛的金牌,100米T11级比赛的银牌。然而400米决赛时,伤病严重的徐冬林跑过终点时腿部充血,直接倒了下来,过了半天才站起来,走回了刘翠青身边。
遗憾与圆满
尽管有诸多不舍,但为了让刘翠青继续高水准的运动生涯,2022年,徐冬林还是选择从领跑员的位置退了下来,为这个要强的女孩再寻找一名合适的领跑员。这次来杭州亚残运会,目前从事教练员工作的徐冬林是专门带着儿子来为刘翠青,以及其他中国田径队的队友加油助威。
“我的领跑员变成了我的啦啦队。”刘翠青说起他也笑了。来杭州前,徐冬林告诉刘翠青他会来看她的比赛,但并没有说是哪一天,正如他之前告诉她的,比赛前的这段时间心无杂念地休息好,专注于比赛,尽量不要被外界打扰。
刘翠青获得田径女子100米T11金牌(左一为陈圣明,左二为刘翠青) 李杭朔/摄
24日比赛当天,运动员入场后,徐冬林在看台上大声喊了一句“加油”。后来,有记者问刘翠青是否听到了他的加油声,她回答:“听到了,很大声,特别有力量。”
“在赛场上其实没有在看台上激动。今天看翠青跑100米,我觉得比在赛场上更激动,甚至有想下去领跑的冲动。”本来,刘翠青一进场,徐冬林就举起手机开始录制视频,但发令枪一响,他一激动,手指点了一下暂停按钮,等于完全错过了比赛场景的拍摄。也是因此,他在现场问了好多人,“有没有翠青比赛的视频,有的话发给我啊”。
不过好在,最终结果是好的。在筛选了三个领跑员后,刘翠青终于确定和陈圣明组成新的搭档,很短的时间内就在杭州亚残运会上拿到了金牌,刷新了赛会纪录。刘翠青自己也评价:“我这双‘新眼睛’特别明亮。”
竞技体育总是会有很多遗憾。在徐冬林和刘翠青搭档的9年时间里,他们东征西战,取得了几十枚金牌,但从来没有在自己的家门口升国旗奏国歌。当那面五星红旗在黄龙体育中心体育场升起的时候,坐在看台上的徐冬林或许有遗憾,但那也未尝不是另一种圆满。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相关文章: